主流脑电图仪(EEG)的脑电信号输入接口根据技术标准、应用场景和信号传输方式的不同,可分为以下几类:
一、 按物理接口类型分类
1.1传统电极接口
(1)针式(Pin)接口
通过金属针插入导电膏或直接接触头皮,常见于临床EEG设备。
示例:Nihon Kohden、Neurosoft等设备的电极帽接口。
(2)夹式(Clip)接口
用于连接耳夹参考电极(如A1/A2)。
(3)杯状(Cup)电极
圆形金属杯电极,需填充导电膏,通过导线连接放大器,多用于科研或临床高密度EEG。
1.2 现代快速接口
(1)按压式(Snap/Snap-fastener)
通过按压弹簧针(如TMSi、Brain Products ActiCap系统)快速连接,无需手动拧紧。
(2)磁性接口(Magnetic Connector)
如ANT Neuro的WaveGuard电极帽,通过磁吸固定电极,提升穿戴效率。
(3)推钮式(Push-button)
如EASYCAP的电极接口,按压锁定导线。
二、 按信号传输方式分类
(1) 有线接口
模拟信号传输
通过屏蔽电缆直接传输模拟信号到放大器(如BioSemi的DIN接口)。
优点:抗干扰强,适合高精度临床EEG。
数字信号传输(内置ADC)
电极集成模数转换(ADC),通过数字接口(如USB、以太网)传输,减少噪声。
示例:g.tec的g.SCARABEE系统。
(2) 无线接口
蓝牙/Wi-Fi
用于便携式EEG设备(如Emotiv EPOC+、NeuroSky MindWave)。
缺点:可能受信号延迟或干扰影响。
专用射频(RF)
如ANT Neuro的eego系统,通过无线模块传输高频信号。
三、 按电极系统标准分类
(1) 国际10-20系统接口
标准帽式接口
电极布局遵循10-20系统(如64/128通道),接口兼容主流品牌(EGI HydroCel Geodesic)。
高密度接口(HD-EEG)
支持256通道以上(如Electrical Geodesics的HCGSN系列)。
(2) 定制化接口
干电极接口
无需导电膏,如Cognionics的HD-72干电极系统,采用金属触点或微针阵列。
柔性电极接口
用于可穿戴EEG(如Philips的柔性贴片电极)。
四、 按应用场景分类
4.1临床型
接口需符合医疗安全标准(如IEC 60601),如Natus Neuro的Xltek系列。
4.2科研型
支持多模态同步(如fNIRS-EEG联合接口),如BrainAmp MR兼容版。
4.3消费级
简化接口(如USB-C/Micro-USB),如Muse头带。
五、 特殊接口类型
主动电极接口
电极内置放大器(如BioSemi ActiveTwo),降低传输噪声。
光学接口(未来趋势)
通过光纤传输信号,避免电磁干扰(实验阶段)。
六、选择建议
临床/科研:优先考虑高兼容性、低噪声的有线接口(如Snap或磁性接口)。
便携/消费级:无线接口(蓝牙)或干电极设计更适用。
高密度EEG:需匹配厂商专用接口(如EGI的Net Amp)。
不同接口对信号质量、佩戴速度和成本影响显著,需根据具体需求权衡。
上一篇:fNIRS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建议
下一篇:国际通用的脑电信号采集规范
冠隆医疗专注生物电传感技术,为生物医学、神经科学、运动科学、心理学、人机互联、感知和意识等领域提供可靠的产品与解决方案。